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故事 -> 正文

校友风采录采集信息(生化学院-李国强)

发布日期:2025-11-13

1.请您分享一下您在大学生活学习的经历,让你最难忘的事情?

在南工四年的学习中,记忆最深的是学院老师带我们去乙酸厂,啤酒厂等的参观实习,在此过程中,跟着臧晋等老师学习每一个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每一种产品的工艺路线,短暂的实习使我对企业的生产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您觉得大学生活带给您的影响有哪些?(可以生活、交际网、个人能力、知识面扩充等多种方面)

让我有了更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我个人能力而言是一种提升,当然我也认识了许多朋友丰富了大学生活。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让我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我考取了太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从此开始了5年艰难而又充实的硕博生活,而这其中有三年在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使自己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艰难以及对新技术的渴望。2014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在企业学习和研究的经历使自己将研究方向锁定在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上,为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我走访调研了山西,内蒙,河北,河南等地区的30余家焦化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认真梳理焦化行业的共性难题,在博士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方向锁定在资源化处理脱硫废液及硫膏方面。

3.您大学毕业之后是创业还是单位开始工作生涯?

毕业之后进入了高校,同时也在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太原理工大学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山西新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山西省能原研究会理事,曾获山西省“金桥工程”优秀组织者,山西省“金桥工程”项目二等奖等荣誉。现主要致力于污染物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重点在焦化脱硫废液无害化转化,焦化废水零排放及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基金与省部级纵向项目8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

4.您现在的这份荣誉是经过艰苦创业而来,请您分享一下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瓶颈且您又是怎样克服它的。-------您在工作中的经历、感触,请您分享一下工作中取得成绩。 -----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日常工作中那些可以彰显您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等方面且能展现您个人优秀品质的事例。

确定技术路线,开展科技攻关。煤在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污染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外排或外泄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事故,是环保督查的重点,如何有效处理是焦化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焚烧制酸,提盐等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但处理过程中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产品难以销售等问题,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脱硫废液工艺。随着干熄焦技术在焦化行业的广泛采用,焦化企业的水平衡问题将更加突显,实现脱硫废液的资源化,无害处理对焦化系统的水平衡实现具有重要价值,对推动焦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脱硫废液处理的关键在两点,一是实现其中盐的无害化转化,二是实现水的有效消纳。在充分研究废液中盐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生产工艺特点,我们提出了两条工艺路线。一种是结合行业荒煤气余热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实验室充分研究其热解特性及产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荒煤气余热处理脱硫废液的技术方案。该技术于2014年在长治华诚焦化开展了中试研究,同年与山西省焦炭集团合作承担2014年山西省煤基产业链重点攻关项目,于2015-2017年在益兴焦化建立了10000t/年的工程示范装置,于2018-2021年先后在景德镇开门子陶瓷化工集团(6米顶装)、磁县鑫盛煤化工有限公司(5.5米捣固)、忻州市鑫宇煤炭气化有限公司(4.3米捣固)及内蒙古恒坤化工有限公司(5.5米捣固)建立了工业应用装置。另一种是基于企业硫铵工段可以实现水盐平衡的工艺特点,开发了脱硫废液全组份回收技术,该技术从2017年开始实验研究,于2020年在忻州市鑫宇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开展了中试研究,于2021-2023年在山西新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80m3/d的工业试验装置。目前正在山西至信宝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忻州市鑫宇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建设10000m3/a工业应用装置。河南利源煤焦集团,山西中阳钢铁集团,涟源钢铁集团及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技术人员已多次赴现场考察,达成应用意向。目前正在行业中推广应用。焦化硫膏是焦炉煤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又一废弃物,现在通用的技术手段是将其通过熔融或升华的办法实现硫磺的提取。但此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严重,产品价值低等问题,还没有一种经济有效的焦化硫膏处理方法。在研究脱硫废液的过程,我亲身经历了其从200元左右一吨的价格到今天的无法销售,焦化企业每年需要花费数百万元委外处理。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焦化硫膏已成为所有焦化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16年10月开始,作为负责人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始了硫膏资源化处理的研究。在充分认识硫膏组成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焦化硫膏复配改性制沥青改性剂技术,该技术以焦化硫膏为原料,基于湿法洗提、复配改性及专用沥青改性剂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并通过马歇尔、车辙等路用性能测试,优化改性剂配伍,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高品质改性沥青产品开发的双重目的,为焦化硫膏的高质化利用尊定基础。

通过上述研究,共培养了博士5名,硕士6名,正在培养硕士生6名,博士生2名。作为负责人承担山西省煤基产业链重点攻关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课题6项,承担忻州市鑫宇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等企业横向课题20项,作为主要参与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以第一或者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五件已在行业内转让及许可使用。

5.您对现在在校努力学习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或期许。

紧盯行业痛点,持续科技创新。科学永无止境,唯有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希望学弟学妹继续关注行业发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为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6.您对母校的寄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希望学弟学妹们继续弘扬“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秉承“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南工校训,踏实努力,自信自强,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祝福母校再创辉煌!

联系电话(微信同):15135155906 邮箱:lgqiang2000@126.com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