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根据南阳和豫西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食品行业培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把南阳理工学院打造成为豫西南区域一流学院和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基地,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作为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食品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现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制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201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发展现状
食品工业与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并称为国民三大支柱产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食品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技术与人才竞争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近200所,但与蓬勃发展的食品工业相比,仍然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国内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3-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同时,全国各地食品人才不平衡,许多县级小厂甚至没有专门的食品技术人员。上述种种都与食品工业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人才的培养,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威史康逊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均设有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系。因此,我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不容忽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广,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商务公司、海关、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都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增大,专业发展前景看好。
2.专业概况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原生化系的食品工程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2006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而举办本科专业招生。目前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食品生物技术方向,另一个是食品香料香精方向(特色专业方向),学制为四年制本科班。现有学生总数为310人。近几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年均毕业2个自然班,年均毕业生人数78人,其中至少一个自然班为食品香料香精专业方向。
2.专业办学条件
①师资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专业教师11人,实验教师3人,职称和学历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和实验师10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6人,本科2人,专科1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②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专业实验室5间,分别为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发酵食品实验室和食品开放实验室各一间,另有超临界萃取实验室一间,实验室总面积130平米,拥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价值约100万元,基本能满足日常实验教学需要。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我专业与娃哈哈南阳基地、三色鸽乳业公司、天冠集团、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宛西制药、河南果然风情航空食品公司建有稳固的实习实践合作关系,可以满足专业常规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
③教学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成功申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省、校级教研课题2项,累计科研经费近30万元,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或核心论文30余篇。
3.存在问题与困难
①食品香料香精专业方向目前急需1-2名具有扎实香料香精专业功底的任课教师,目前香料香精课程的任课教师都不是香料香精专业科班出身,在专业能力上尚不能完全满足食品香料香精专业方向的教学需求。
②.师资队伍中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比例较小。
③缺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成果;
④学科梯队还不完善。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本建设,是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加强专业建设与规划,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全面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基本保证。根据学校和生化学院关于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涵,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以指导其建设。
2.基本思路
依照学校提出的“稳定发展规模、注重内涵建设、重视基础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扶植新兴特色专业、突出应用技能”总体思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双师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建设定位
1、人才培养定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综合能力、拓展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愿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层次定位:普通本科教育
3、专业规模定位:
稳定现有学生规模,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在80人左右,四年学生总规模稳定在320人左右。
4、教育质量定位:
毕业生应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包括食品化学在内的各类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具有在食品工业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的专业基础能力;能从事与食品工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能在食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海关、商检、质量监督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质量检测、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5、服务面向定位:
①立足南阳,面向河南,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②面向南阳周边地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6、发展水平定位:
在省内得到社会和同类院校的认可,其中食品香料香精特色专业方向应能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7、专业特色定位:在食品香料香精的教学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四、专业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 总体目标
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把规范教学过程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课程改革、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专业建设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发展和提高;切实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志愿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 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需求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食品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3)掌握常见香精香料的生产、调配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5)了解食品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和香精香料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6)熟悉传统食品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8)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9)了解一定的技术经济、贸易知识。
(10)了解本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2. 能力结构
(1)具备常规食品的配方设计和工艺操作的技能。
(2)掌握常见香精香料的生产、调配技术及其应用技能。
(3)具有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的基本能力。
(4)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及维修技能。
(5)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食品配方优化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
(6)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能力。
(7)能够阅读理解本专业一般外文技术资料。
3. 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诚信守法,爱岗敬业,勤俭自强。
(2)文化素质: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3)职业素质:具备团结协作、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精神,有强烈的食品卫生意识、食品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环保意识、创新和发展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受挫承受能力。
(三)专业规模
表1 专业办学规模规划表
年 度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办学规模(人) |
120 |
80 |
80 |
80 |
80 |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五)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计划到2015年末,使本专业技术人员在现有14人的基础上,增加到18人左右,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 90%以上,其中包括引进1-2名具有扎实香料香精专业功底的任课教师。同时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年轻骨干教师2-3名,建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每年有1~2名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建设内容
① 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制订本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其知识、能力评价标准体系,规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 15 天,争取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项以上,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②聘请食品企业的技术骨干2~3名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等。
3.具体建设规划(详见表2、3、4)
表2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
师资队伍规模 |
教师 15 人, 实验技术人员 3 人, 共 18 人。 |
教师专业方向 |
食品生物技术方向 10 人,香料香精方向 5 人 |
职称结构 |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 |
学历结构 |
博士 5 人,硕士 10 人 |
学缘结构 |
本校本专业 0 人,外校本专业 18 人,…… |
年龄结构 |
50岁以上 1 人,40-50岁 5人 |
表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序号 |
姓名 |
培养(引进)方向 |
培训(引进)方式 |
培训(引进)时间 |
备注 |
1 |
|
香料香精 |
引进 |
随时 |
硕士以上 |
2 |
|
香料香精 |
引进 |
随时 |
硕士以上 |
3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引进 |
随时 |
博士 |
4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引进 |
随时 |
博士 |
表4 “十二五”期间教师培养计划
建设内容 |
2014年建设具体内容 |
2015年建设具体内容 |
外部聘请 |
兼职教师 |
香料香精 |
香料香精 |
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 |
结合企业实际指导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 |
结合企业实际指导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 |
内部培养 |
专业带头人 |
“双师素质”的年轻骨干教师 |
“双师素质”的年轻骨干教师 |
|
骨干教师队伍 |
|
|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
教师在国内外学习经历 |
在职博士 国内外访问学者 |
在职博士 国内外访问学者 |
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和专业培训 |
每位教师每年参加职业培训或行业年会1次以上 |
每位教师每年参加职业培训或行业年会1次以上 |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
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 15 天,5年内争取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项以上 |
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 15 天,5年内争取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项以上 |
小计 |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条件建设,同时巩固提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多层面的稳固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为企业对口培训员工,以服务换支持。
2.建设内容
①在现有5间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学基础设施年均投入应不低于10万元,加大食品开放实验室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争取与企业联合提高超临界萃取实验室的利用率。
②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4~5个,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争取建成1~2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或“联合开放实验室”,建成1~3个与专业发展联系紧密、基础条件良好、乐于支持教育事业的教学科研基地。聘请食品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等。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具体建设规划
(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表5 校内实训(验)室一览表
序 号 |
实训(验)室名称 |
实训课程 |
实训项目 |
建设年度 |
经费(万) |
备注 |
1 |
食品工艺实验室 |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 毕业论文 |
|
年均 |
>2.5 |
|
2 |
食品分析实验室 |
分析检验综合实验 食品分析 香料分析 毕业论文 |
|
年均 |
>2.5 |
|
3 |
发酵食品实验室 |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 毕业论文 |
|
年均 |
>2.5 |
|
4 |
食品开放实验室 |
根据实际项目 |
|
年均 |
>2.5 |
|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现有娃哈哈南阳基地、三色鸽乳业公司、天冠集团、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宛西制药、河南果然风情航空食品公司等实训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设更多的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同时与现有的实习基地建立更为密切和巩固的协议合作关系。具体如下:
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4~5个,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争取建成1~2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或“联合开放实验室”,建成1~3个与专业发展联系紧密、基础条件良好、乐于支持教育事业的教学科研基地。聘请食品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等。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程体系建设
1、合格课程建设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保藏原理、食品加工概论、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① 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
② 加强实践教学,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
③ 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a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推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就业前景,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b .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参与,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c .采用“ 模拟企业活动、项目主题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④ 深入开展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情感-双赢”机制。与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共同建设实训室和共享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
2、优秀课程建设
食品加工概论、食品工艺学
3、精品课程建设
食品加工概论、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
表6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年度 级别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院级 |
食品加工概论 |
食品加工概论 |
食品工艺学 |
食品工艺学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市级 |
|
|
|
|
|
省级 |
|
|
食品加工概论 |
食品加工概论 |
食品工艺学 |
国家级 |
|
|
|
|
|
(七)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
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由学校和生化学院组织实施,待平台建好后具体的网络教学资源由我专业教师根据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上传发布,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由项目主持人具体负责,必须上网。
(八)教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
1. 师德教育
以模范教师为范例,在教师中大力弘扬“德高身正、学高技精”的职业操守;规范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提倡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培养教师健康人格;重视教师岗前教育理论培训,经常性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教学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征文等,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2.教学基本功训练
采取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开展科研、企业合作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开展观摩教学、教学竞赛、课件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青年教师导师制
针对部分青年教师讲课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多媒体应用存在依赖性,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等问题,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作用,采取观摩、助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培养。
4.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考核制
由学校制定《开展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考核的实施办法》,要求新进的教师必须在学院相关实验室实习一年以上;随队参加专业的生产实习;定期举办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班,进行工程实际题目设计、加工等专业训练, 要求专业课教师、基础课50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建立教师工程实际能力的考评制度,督促教师自觉开展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
5.加大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学院要求各教研室要加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及时掌握本单位课程的执行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促进教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如学院领导班子定期参加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学院为各教学基层单位征订教学研究期刊;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校级教改立项,为校级教改自筹项目给予5000元的资助,同时制定了教改项目的管理文件,加强教改项目的中间检查和过程管理;将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考试方法改革、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奖励纳入教师岗位聘任的条件中。
学风建设
总体目标
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有较强的专业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掌握专业应用技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
1、学生普遍树立全面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热爱学习,善于学习。
2、班集体及宿舍形成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课程考试不及格率下降。
3、学生整体学习目的明确,精神面貌良好,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科技和学习竞赛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
4、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能够把主要经历投入到学习上。尊敬教师、课堂秩序好。大一学生积极参加晚自习,课堂出勤率高。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
5、考风优良,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明显减少。
6、形成“团结、共进、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的措施
1、一二年级学生采用学业导师制。选聘专业教授副教授做一、二年级学生学业导师,通过学业导师在第一学期对新生进行8学时的学业指导课,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熟悉学分制和教学管理制度、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激发创新兴趣并培养创新思维,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重点做好班集体优良学风建设和学生个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学生学业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对基础较差学生,在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学生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建议学好高数、英语等为考研打好基础。
2、三四年级采用专业导师制。在学业导师工作基础上,专业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参加各种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院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基础,认真组织创新活动的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
以“创新实践班”为引导,以“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为依托,以“基础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机械设计竞赛、工程实训”为载体,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3、每学年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举办1-2次学术报告、专业座谈会或本专业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研究方向、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特点,增强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认同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4、关注成绩差学生。辅导员约谈了解具体情况与困难,制定重点帮扶办法,帮助学业警告和降级学生制订学业追赶计划,开展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一帮一”和“学习小组”等形式帮助成绩差学生的“爱心助学”活动;以各种方式同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做好工作;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监督管理等。
(九)教研科研
1、年均申请立项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2项;
2、五年内争取获得省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1-2项;
3、五年内争取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4、五年内争取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国家第二批或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①成立以生化学院院长为组长,由专业负责人和学科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工作小
组,制定并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研究和解决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②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才可以实施执行。
③专业建设任务根据本专业各位老师所担任的课程种类和性质,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实行责任分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建设。
2、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
根据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学基础设施年均投入应不低于10万元,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额度应不低于5000元/项课题。
3、建立完善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制度
①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日常教学工作规范、管理严格,教学档案完备,教学管理制度齐全;对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实验教辅人员、实验中心主任等各个岗位都制定岗位责任书,做到有章可循,工作有规范。
② 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健全题库、试卷库,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健全试卷档案,做好试卷质量分析,进一步做好教学文件档案工作。
③ 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措施。选题、开题工作充分,中期检查规范,论文答辩严格。
4、教学管理队伍及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及建设
①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要认真领会制度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并能把这种意识真正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② 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现有制度要进行梳理,做好查漏补缺和制订、修订工作,明确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则,为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提供较为完备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尺度,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③ 建设一支监控队伍
从监控的实践来看,建立校、院两级督导队伍是比较普遍的模式。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质量监控队伍,在发挥其鉴定、诊断、导向、监督和提供决策依据等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支队伍不仅能为评价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评价过程及其结论的质量和可信度,而且能很好地把“学术治校、专家治校”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5、组织开展专业建设的定期自我评估工作
① 每年组织对开设课程达标工作进行检查,从而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定,全面获取教师教学质量信息,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② 每年组织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规范和加强毕业论文工作,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水平,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