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阳和豫西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应用化学行业培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现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制订《应用化学专业2011-201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现状
应用化学行业属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我们调查,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良好,东南沿海地区待遇更好,造成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在原精细化工专科办学的基础上申报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并于2010年度首批招生。
2.专业概况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于1992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共培养专科学生约700人,积累了成熟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经上级部门批准设立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现有10级一个班,学生45人。
3.专业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本专业专职教师8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4人,中级职称 6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7人。
实践教学条件:应用化学专业与河南天冠集团和河南南阳晨光化工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一个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基地和一个化工过程仿真实训实验室。
实验室: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主要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室和化工工艺专业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约400万元。
4.存在问题与困难
(1)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针对南阳区域经济应用化学行业结构特点,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重心向精细化工专业方向发展。
(2)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通过外出进修、在岗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需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为指导;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办学质量,突出专业特色,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指导专业建设,通过教育、教学创新,形成系统的、能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符合我国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本科专业。坚持以教学为本,质量优先的原则,努力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立足南阳面向河南,为本地区构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高地提供保证。
2.基本思路
应用化学专业立足于服务南阳及豫西南地区应用化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和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化学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
三、专业建设定位
专业定位主要考虑以下七个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能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技术改进与管理、质量控制和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2、专业层次定位:本科
3、专业规模定位:年招生规模50人,四年学生总规模200人。
4、教育质量定位:毕业生具备应用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密切联系应用化学专业的科技开发和生产实际,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能适应本行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具备团结协作、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精神。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阳、面向河南的应用化学行业。
6、发展水平定位: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将本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校级重点学科专业、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专业特色定位:在专业建设方面突出精细化工方向;教学管理方面建立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行全方位系统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方面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条件,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协调配合,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四、专业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 到2015年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根据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自身已有的专业优势,确定本专业的建设主要围绕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研发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优化职称和学历结构的同时注重应用技术型师资的培养和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改革,注重综合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拓展本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
(二) 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需求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化学基础性研究人员和化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复合型性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本区域对精细化工类人才的需求,根据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自身已有的专业优势,确定本专业主要围绕培养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研发类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综合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拓展本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
(二)专业规模
表1 专业办学规模规划表
年 度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办学规模(人) |
90 |
135 |
185 |
200 |
200 |
(三)人才培养模式
从“以生为本、以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之本”的教学理念出发,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地方性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培养具有应用化学坚实基础的并保持专业特色、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理念和新方案,建成具有地方性鲜明特色的精细化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经过两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由副教授、博士和教学骨干组成的、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今后5年,我们要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争取实现35年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学位比例达到90%以上,博士学位比例达到30%以上,40岁以下副高职称人数达4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著名高校聘请特聘教授1~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5人以上。
2.建设内容
本专业从我院实际情况考虑,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设立教师奖励基金等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聘”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
“送”是选取、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
“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地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
“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具体建设规划
表2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
师资队伍规模 |
教师13人, 实验技术人员 3 人, 共 16 人。 |
教师专业方向 |
精细化工方向 9 人,化工工艺方向 7 人…… |
职称结构 |
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 |
学历结构 |
博士 7 人,硕士 9 人…… |
学缘结构 |
本校本专业 2 人,外校本专业 14 人,…… |
年龄结构 |
50岁以上 3 人,40-50岁 8 人,30-40岁 5 人 |
表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序号 |
姓名 |
培养(引进)方向 |
培训(引进)方式 |
培训(引进)时间 |
备注 |
1 |
|
有机化学 |
引进 |
2012 |
博士 |
2 |
|
应用化学 |
引进 |
2013 |
博士 |
3 |
|
化学工程 |
引进 |
2014 |
博士 |
4 |
|
化学工艺 |
引进 |
2014 |
博士 |
5 |
|
高分子材料 |
引进 |
2015 |
博士 |
表4 “十二五”期间教师培养计划
建设内容 |
具体内容 |
外部聘请 |
兼职教师 |
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 |
内部培养 |
专业带头人 |
培养精细化工领域专业带头人1-2人。 |
骨干教师队伍 |
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 |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
教师在国内外学习经历 |
送1-2人到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进修学习 |
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和专业培训 |
选取、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 |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
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地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 |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实验室建设,搞好实验设备的补充及更新换代工作,配合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在实验内容、实验教学、实验评价、实验安排等多个环节上进行大胆改革。从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专业实验操作技能、科学研究以及指导生产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由实验实训、专业实验、科研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系列等组成的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建设内容
2.1完善实践教学大纲
对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并根据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改变。
2.2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要注意各实验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要充分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的组织、内容及方法的改革,要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逐步形成由基本实验、选做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组成的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2.3加强实验室建设
根据本科教学、科研的需要,结合专业建设和新校区建设,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确立各实验室的规模布局。加大设备经费投入,扩大实验教学场地,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改革实验运行和管理体制,实现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益。
2.4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协调发展。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基地。目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已与河南省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阳晨光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今后5年,我们应加强与上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并积极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
3.具体建设规划
3.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表5 校内实训(验)室一览表
序 号 |
实训(验)室名称 |
实训课程 |
实训项目(数) |
建设年度 |
经费(万) |
备注 |
1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 |
无机化学 |
4 |
|
|
|
2 |
有机化学实验室 |
有机化学 |
9 |
|
|
|
3 |
物理化学实验室 |
物理化学 |
8 |
|
|
|
4 |
分析检测实验室 |
分析及仪器分析 |
7 |
|
|
|
|
化工原理实验室 |
化工原理 |
8 |
|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 |
化工工艺专业实验 |
6 |
|
|
|
|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 |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 |
6 |
|
|
|
|
化工过程仿真实验室 |
化工设计及CAD |
10 |
|
|
|
|
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室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
4 |
|
|
|
3.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已与河南省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阳晨光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而且应用化学专业与河南油田、南阳市第二制药厂、平顶山化肥厂和平顶山神马集团等企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有建立相关产业实习基地的意向,今后我们将积极争取,加紧落实在此相关企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六)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化学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南阳及豫西南地区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今后5年本专业将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重组课程,使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实现同类课程的整体优化;基础课要展示层次性,以利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选修;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教材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1、合格课程建设
1.1教学队伍建设。
目前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年龄搭配均衡。其中既有在全省化工教学界享有声望、科研方面硕果累累的教授、学者,也有教学经验丰富,在精细化工领域造诣颇深的中坚力量;还有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正在教学科研路上孜孜不倦、虚心求索的青年教师。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积极引进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本专业的专任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并将我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出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提高学术水平,或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
1.2.教学内容改革。
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并认真总结经验,理清思路,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重组和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今后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将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前沿性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指教学内容应能充分反映科技的发展,能把学生带到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2)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操技能。
(3)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是紧贴行业最新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淘汰过时的内容,补充新鲜的内容。
1.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精减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重视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
3、精品课程建设
应用化学专业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力争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目前应用化学专业已有《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三门课程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合格验收,《高分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获批准立项。今后本专业将继续开展专业基础课精品课的建设工作,力争5年内再有2门以上专业课建设成为校内精品课,2门以上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表6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年度 级别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院级 |
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 |
《高分子化学》 |
有机化学 |
无机化学 |
精细化工分离技术 |
省级 |
|
|
|
化工原理 |
化工热力学 |
(七)教风、学风建设
自开办专业以来,本专业的教风和学风较为良好,多次受到学院和学校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表扬。相关骨干教师更是借组于自己的科研课题,指导并帮助高年级学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并训练了学生积极动手、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融教于乐,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今后我们更要借组于大学生科技挑战杯等竞赛环节,进一步促进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1年2月